出塞二首(【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本来是汉乐府的曲子,但这首诗却并非是汉乐府的格式,这里属于是旧曲赋新诗了。
- “龙城飞将”是指什么?
“龙城”传言为匈奴祭祀的地方,可以理解为匈奴的首都,汉朝时卫青曾经攻打到此处,因此又以“龙城”代指卫青,表明抗击外敌的英雄。
“飞将”指的是李广,他骁勇善战,立下过不少战功。龙城与飞将放在一起指的就是卫青与李广,更进一步地,指的就是守卫边疆的英雄将领。 - 卫青和李广有哪些令人敬仰的事迹?
卫青在汉武帝时期达到过龙城,是汉朝抵御匈奴的第一个大胜利;李广被匈奴人广为赞誉,也是一个英雄。
他们本身都是守卫边疆、慷慨壮志的英雄,但除此之外,对待士兵也极为仁义。卫青曾有个手下因遭到匈奴的袭击而被迫逃回,有人建议卫青杀了他立威,但卫青本人却反对,认为为何要因立威而杀害无辜的将领;李广对待士兵也是如此,在行军时,如果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喝上了水,他就坚决不喝,如果不是所有人都吃上了食物,他也就不吃,因此受到士兵的爱戴。 - 什么叫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朝时新出现的诗歌类型,书写了边塞风光与战斗生活。唐朝时写边塞诗最出名的三位诗人是王昌龄、岑参和高适,其中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写得最好,被称为是“七绝圣手”。边塞诗歌体现了唐朝的尚武精神,但尚武精神绝非是“黩武”,“黩武”指的是滥用武力,这会增加国家的军费开销,让百姓痛苦不勘,也会让战士们白白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