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标
书籍链接: https://www.123865.com/s/joaiVv-9Pgfv
摘抄
主题阅读可以简单的定义为“就同一个主题读两本以上的书”。但在这里,什么是“同一主题”作者在后面进行了讨论。
(如何阅读一本书, p.296)
在作主题阅读时,第⼀ 个要求就是知道:对⼀个特定的问题来说,所牵涉的绝对不是⼀本书 ⽽已。第⼆个要求则是:要知道就总的来说,应该读的是哪些书?第⼆个要求⽐第⼀个要求还难做到。
(如何阅读一本书, p.299)
在做主题阅读时,会出现⼀种很⽭盾的现象。虽然这个层次的阅读被定义为就同⼀个主题,阅读两种以上的书,意思也是指在阅读开始之前,这个主题就已经被确认了,但是换个⻆度来说,这个主题也是跟着阅读⾛的,而不是事前就能定出来的。以爱这个例子来说,在你决定自己要读些什么之前,你可能已经读了好⼏百本相关的著作了。等你都读完之后,你会发现有⼀半的书其实跟主题根本无关。
主题阅读中的检视阅读
在做主题阅读研究某一个特定的概念时,我们需要先整理出一个书单,书单可以通过咨询专业的学者、网页搜索或询问 AI 来得到。得到书单以后,我们需要确定书单中的哪些书是真正对我们研究的主题有帮助的,哪些书是不需要花时间详细阅读的,这会节省我们不少的时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先对书单中的书做检视阅读。
做检视阅读对我们的帮助: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0)
第 ⼀,它会让你对⾃⼰想要研究的主题有个清晰的概念,这样接下来你针对某⼏本书做分析阅读时,会⼤有助益。其次,它会简化你的书⽬ 到⼀个合理的程度。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1)
能够熟练检视阅读的读者,不但能在⼼中将书籍分类,⽽且能对内容有⼀个粗浅的了解。他也会⽤⾮常短的时间就发现,这本书谈的内容对他研究的主题到底重不重要。这时他可能还不清楚哪些资料才是最重要的—这可能要等到读下本书的时候才能发现。但是有两件事 ⾄少他已经知道其中之⼀。那就是他不是发现这本书必须回头再读⼀ 次,以获得启发,便是知道不论这本书多有趣⼜多丰富,却毫⽆启发性,因此不值得重新再读
在做完检视阅读的工作以后,我们就需要开始主题阅读的工作了,注意这里是“主题阅读”,而非“分析阅读”,分析阅读是针对单本书而言的。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3)
我们的假设是:你已经检视了相当多的书,你⾄少对其中⼀些书在谈些什么有点概念了, ⽽且你也有想要研究的主题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3)
在主题阅读中⼀共有五个步骤。... 我们会简略地介绍⼀下这些步骤的顺序,不过这些步骤彼此之间还是可以互相取代的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 找到相关的章节。
- 在这个步骤中,要把分析阅读的心态放一放,分析阅读是将书本身放在第一位,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解决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此时书是我们的主任;而在主题阅读中,我们是为了研究自己的主题而去读一本书,因此需要将主题放在第一位,将书放在其次,让书服务于我们。这意味着作者在书中研究的问题并不会与我们的主题直接相关,但他在论述自己问题的过程中,对我们的主题是有帮助的。
- 其次,这个步骤与检视阅读的步骤很类似,但最好不要将它们合并起来进行。检视阅读是帮助我们找到与主题相关的书,而对每本书,我们又需要再检视一遍以找到相关的章节。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3)
你不该忘了, 你的阅读是别有⽤⼼的—也就是说,你是为了要解决⾃⼰的问题才阅读—⽽不是为了这本书本⾝的⽬的⽽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3)
在确认哪些是相关的书籍的同时,还要确认哪些是相关的章节,其实是很危险的做法。除⾮你的技巧已经很熟练,⽽ 且对你要研究的主题已经很清楚了,否则你最好是将两部分分开来做。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4)
在主题阅读中,能够把你所阅读的第⼀批书,与你后来针对这个主题阅读的许多本书的差别区分出来,是很重要的事。对后来的这些书来说,你可能对⾃⼰的主题已经有了很清楚的概念,这时就可以把两种检视阅读合并在⼀起。但是在⼀开始时,却要明显地区分出来, 否则你在找相关章节时会犯下严重的错误,到后来要更正这些错误时 ⼜要花上很多的时间与精⼒。
-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对于不同的作者而言,他们使用的词汇不同,所达成的共识也不同,而主题阅读需要在许多本书中针对同一主题达成一个共识,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需要我们强迫作者接受我们的词汇。在分析阅读时,我们所接触的作者是比我们更加优秀的,我们会不自觉地接受他的词义;但在主题阅读中,我们需要拒绝任何作者的词汇,如果使用了或碰巧使用了他们的一个或一组词汇,我们就可能迷失在他们的言语中,想要使用更多他们的词汇,这不利于我们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5)
这就是说,在进⾏主题阅读时,我们要建⽴⼀组词汇,⾸先帮助我们了解所有的作者,⽽不是其中⼀两个作者;其次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
- 厘清问题。
在主题阅读中,词汇是我们自己建立的,因此,我们也要能够建立自己的主旨。建立主旨的一个好方法是提出一些可以将主题说得明白的问题,让作者帮助我们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有两个特质:① 大多数作者都能够回答;② 问题间要以某种形式或某种秩序来说明。
难点在于我们认为是问题的地方,那些作者可能并不这么认为。
同时有两个注意点:① 我们不能依赖一个作者来完全回答我们的问题,否则这个问题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② 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作者都使用同一种方式来回答问题,否则这个问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5)
事实上,有时候我们必须接受作者可能⼀个问题也回答不了。在这样的状况中,我们必须要将他视为是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或是尚未作出决定。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6)
我们说过要把问题照秩序排列出来,好帮助我们在研究时使⽤。当然,这个秩序是跟主题有关的,不过还是有⼀般的⽅向可循。第⼀ 个问题通常跟我们在研究的概念或现象的存在或特质有关。如果⼀位作者说这种现象的确存在,或这种概念有⼀种特质,那么对于他的书我们就要提出更进⼀步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可能跟这个现象是如何被发现,或这个概念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有关。最后⼀部分的问题则是与回答前⾯问题所产⽣的影响有关。
- 界定议题。
由于每个作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会是不同的,于是有了第四个步骤。
这里的“议题”指的是有争议的问题,当所有作者对我们列出的一个问题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时,这个问题就成为了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6)
当两个作者对同⼀个问题有相当的了解,所作的回答却完全相反或⽭盾时,这才是⼀个真正有参与的议题。但是这样的现象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经常发⽣。通常,答案之不同固然来⾃于各⼈对这个主题有不同的观点,但也有很多情况是来⾃于对问题本⾝的认知不同。所以在做主题阅读的读者,要尽可能地确保议题是⼤家所共同参与的。有时候这会迫使他在列出问题的时候,⼩⼼不采取任何⼀位作者明⽩采⽤的⽅法。
- 分析讨论。
将议题整理出来以后,就可以进入第五个步骤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7) →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8)
为了要让我们的头脑接受这样的真相—也让别⼈接受—我们要多做⼀点⼯作,不只是问问题与回答问题⽽已。我们要依照特定的顺序来提问题,也要能够辨认为什么是这个顺序。我们必须说明这些问题的不同答案,并说明原因。我们也⼀定要能够从我们检视过的书中找出⽀持我们把答案如此分类的根据。只有当我们做到这⼀切时,我们才能号称针对我们问题的讨论作了分析,也才能号称真正了解了问题。
主题阅读的客观性
主题阅读最重要的就是对议题的疏离与客观性,所谓的疏离,指的是做主题阅读的读者不能够投入到议题的讨论当中,否则只会成为讨论的另一种声音而已。
在主题阅读的议题中,通常都会有正反两面的声音,如果大家都倾向于拥有同一种假设与观点,那么这个观点会偏向于成为真理;在所有的声音中,可能没有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也可能有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其他的都是错误的,也有可能大家的观点都只是正确观点的一小部分。由于并不清楚谁是正确的观点,因此做主题阅读的读者不能进行站队,无论偏向于哪一方都有可能是错误的,读者所能做的,就只是客观公正的将所有的立场呈现出来,并不强调或忽略某一种观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09)
主题阅读的⽬的,并不是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也不是给这个计划开始时候的问题提供最终解答。当我们要给这样的主题阅读写⼀份读者报告的时候,这个道理特别清楚。如果这份报告就任何所界定并分析过的重要议题,想要主张或证明某⼀种观点的真实或虚假,都会太过教条,失去对话的意义。如果这么做,主题阅读就不再是主题阅读,⽽只是讨论过程中的另⼀个声 ⾳,失去了疏离与客观性。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10)
简单来说,主题阅读就是要能⾯⾯俱到,⽽⾃⼰并不预设⽴场。
面面俱到是一个理想的要求,一般是难以做到的,一个议题的千百种观点很难巨细无遗地全部列出。但不预设立场,保持对不同意见的中立还是会稍微容易一些的,不过即便如此,保持中立也只是相对容易而已。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10)
虽然我们说保持中⽴要⽐⾯⾯俱到容易⼀些,但还是没那么容易。主题阅读的读者必须抗拒⼀些诱惑,厘清⾃⼰的思绪。对于某些冲突性的观点避免作出明⽩的真伪判断,并不能保证就能做到完全的公正客观。偏⻅可能会以各种微妙的⽅式进⼈你的脑海中—可能是总结论述的⽅式,可能是因为强调与忽略的⽐重,可能是某个问题的语 ⽓或评论的⾊彩,甚⾄可能因为对某些关键问题的不同答案的排列顺序。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10)
那就是他要不断回头参阅诸多作者的原⽂,重新再阅读相关的章节。并且,当他要让更多的⼈能应⽤他的研究结果时,他必须照原作者的原⽂来引⽤他的观点或论述。... 中⽴语⾔还是必要的,⽽且在总结⼀个作者的论述时,⼀定要⽤这套中⽴的语⾔,⽽不是作者的语⾔。但是伴随着总结,⼀定要有仔细引⽤的作者原⽂,以免对⽂意有所扭曲,这样阅读者才能⾃⼰判断你对作者所作的诠释是否正确。
主题阅读的一个例子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11)
主题阅读的练习实例:进步论。
主题工具书
应用主题工具书来进行主题阅读与单独进行主题阅读是主题阅读的两种方式,而前者对于最初进行主题阅读的读者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既可以帮助读者快速的找到该主题相关的重要书籍,同时也能够让读者看到同一本书中同一章节所能引出的不同主题的讨论。
主题阅读的总结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19) → (如何阅读一本书, p.320)
在主题阅读中有两个阶段。⼀个是准备阶段,另⼀个是主题阅读本⾝。让我们复习⼀下这些不同的步骤:
⼀、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份试验性的书⽬。你可以参考图书馆⽬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索引。
(2) 浏览这份书⽬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起清楚的概念。
⼆、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 浏览所有在第⼀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 根据主题创造出⼀套中⽴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论作者是否实际⽤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少绝⼤部分的作者都可以⽤这套词汇来诠释。
(3) 建⽴⼀个中⽴的主旨,列出⼀连串的问题—⽆论作者是否明 ⽩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少⼤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 ⻅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 得⼀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些不是作者主要关⼼ 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 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注意:理想上,要⼀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的⽂章中引⼀段话来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