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后的我,褪去了刚入学时的稚嫩,开始用心去学去思考,用心去体会社会的规则。
在大学里,不再有高中的繁文缛节,不再有思维上的种种限制,大学里,只要我们想,我们就有能力去学,去实现。
大学的学习生活,让我逐渐明白了学习之于我自己的意义,我的脑中开始不断回荡起初中数学老师对我所说的那番话:“学习,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能够在未来拥有选择的权力”。
我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是如何,但我明白,无论社会怎么变化,只要你是一个有实力的人,只要你愿意努力奋进,那么你的运气都不会差,在哪里都会有饭吃。
在大学里,周围的人都很喜欢一个词——“卷”,他们喜欢把一切努力向上的行为都归咎于“你这个人很卷”,不管你的家庭,你努力的原因,你奋斗的目标,你未来想要的生活。仿佛学习是一种稀缺的东西,大家都争着抢着像是分一块蛋糕一样,你在学习就是在分走别人的蛋糕,他们自然不乐意。但真就如此吗?学习一定是只要你多学一点,我就会少学一点的东西吗?
在大一的时候,我对此迷茫,别人说我卷,我无法反驳,因为他们说的对,我只是沿袭了高中的模式,毫无灵魂的向上爬行而已,但说我的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在大二的时候,我开始学会思考了。因为大一的生活让我觉得无趣,我不明白上大学和上高中的区别在哪?高中时,虽然是在一直刷题,却好歹也学到了知识。但在大学里,我却只有期末那几周是在认真学习的,知识学了考完试后就忘,将自己宝贵的青春浪费在如此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越是这么想,我就越想知道我们究竟为何要学习,为何要上大学。
父母花了如此多的钱供我上大学,而我却是用这些钱让自己变得更加焦虑,为了高绩点焦虑,为了社交焦虑,为了挂科焦虑,为了竞赛焦虑,网络上的各种视频又让我为了未来而焦虑。与十几年前相比,人在大学里走了一遭,最后似乎只是为了获得一张学位证明,而在如今的社会,学位证明又是那么的不值钱,遍地都是。我这又是何必呢?在大学里,上学时天天闲着睡着,一天天数着期末放假到来的时间;放假时恣意滥用年轻的特权浪费时光,又一天天数着开学剩余的时间。
两两期末一春秋,寒来暑往只是老。只有年龄的增长毫无技能的提升,废弃场尚且能够废物利用,大学却尽是培养我这样的废物的。
在大学里,甚至可以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废物养成方案来,它是怎么样的呢?
- 首先,大学里不用工作,只是花着父母的钱让我没有经济上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让我觉得做什么都是轻松的,什么事做不好都可以放弃,承担不起都可以丢下一切不管,反正我每天照样可以喝水吃饭,毫无负担,这为培养废物提供养分;
- 其次,繁重的学业让我有了成为废物的借口,我还是一个学生,我可以长不大,废物合理化;
- 接着,周围人的松懈、鄙夷让我有了变成废物的决心和勇气,决定和光同尘;
- 最后,网络带给我的轻松快乐温水煮青蛙般,让我渐渐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废物的沉沦。
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有些后怕,我不服气,我想要从中脱身,给自己降降温,冷静地去思考身边一切的意义。
不能这样下去了,我要做出改变,我开始重新思考“卷”这个词,并去反驳它:
我不是因为想要得到某个名次而去学习,那是“卷”,而是因为学习能够带给我知识,让我变得自信。名次只是衡量我掌握知识程度的一个标准,学习不因为它变得有意义,而要反过来,是名次因为学习能够让我们变得优秀而变得有意义,因为它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学得更好,知识可以掌握的更好。
再举个例子,我不是因为竞赛可以加分而去参加竞赛,名次高可以得到更多的分而去苦心钻研得更高名次,那是“卷”,而是因为竞赛可以帮助我学以致用,或者探索学习那些未知但对我们专业有意义的软件技能,进而拓展我们的视野,这是“学习”。学习不因名次得分高低而变得有意义,反而是学习带给我们的成长赋予了它们意义,它们不过是评判标准而已。名次是虚的,就比如参加数模竞赛,我们可以用 chatgpt 完成整个竞赛流程,最后得到了某个名次,那也只是得到了某个名次而已,那是虚的,我们没有任何实力的增长。
我们常常弄不清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本末倒置,就如《黑神话·悟空》里金蝉子对黄眉所说的那样“倒果为因”,一开始就错了。听到了别人的“果报”,但忽视它的“因”,只为追求我们想要的“果”而去努力奋斗,不就是倒果为因吗?那这样的结果又有什么意义…
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似乎更加清晰地明白了一件事,我该去更多发掘自己学习的“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哪些课程是让我真正感到有趣的、有意义的,它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让我发现更多学习上的乐趣;对于竞赛也是,我该去参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竞赛活动,而不是浪费时间在无聊的口角相争上,担惊受怕上。
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我不喜欢的活动、课程,我就不参加了,他们只是护身符而已,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安稳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名次是虚的,却也是给别人看的;奖项是虚的,但却是展示给 HR 看的。
我很无奈,因为名词和奖项可以让我们少花很多的时间向别人证明我们的本事,证明我们是有能力的,它是敲门砖,却往往也会使我们红了眼睛,舍本逐末,忘记了最初的自己。
我们因为这些虚的东西和周围的人反目成仇,害怕他们不断学习进步夺走这些东西(这都是我切身经历过的),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虚”的东西是别人可以拿去的,可是“实力”却是别人怎么也抢不走的。
倘若我们有真本事,我们为何又要惧怕别人的争抢呢?这个奖项没有了,那就换一个奖项,一次次积累经验,未来总会有的,只有过程中不断积攒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的本钱。所以,何必那样小家子气呢?都是成年人了,我们该要好好为自己考虑了。
“卷”与“学习”之间,似乎总有一条时明时暗的分割线,只要我们准确认识到那根分割线是什么,那在这个大学中才能真正心无旁骛的求学上进。我们不为别人而奋斗,他们无法赋予我们优秀,我们为自己而奋斗,因为“里子”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给自己。
只有真正的让自己跳出废物逻辑,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我们才能真正地去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周围的一切复又充满希望!!
💕 如果内容对您有帮助,不妨『 🧋请我喝杯奶茶 』❤️🔥